南京艾伦国际学校课堂教学模式

导语:

★南京艾伦校区高中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高一入学成绩(中考成绩)都是所在地级市划定的普通高中录取最低分数线下30分左右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不是太好,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几乎是离散性的,没有形成系统或个性的学习模式。

★初中学生学情一般化

    ★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培养分为三年:第一年,抓基础,重习惯。第二年 抓选课,防分化。第三年抓高考,出成绩 。学校张弛有度,让孩子逐步适应高中生活。

七步法生态课堂模式是根据石家庄精英中学高效课堂模式演变出来的,其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这一课堂模式的实践借鉴为:体用上海(育才中学四环节)、头取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臂采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讨论和展示)、脑借陕西(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源在衡水(根源在衡水中学)。渗透了翻转、微课的元素。七步法生态课堂模式具体是:“导学”、“自学”、“交流”、“展示”、“点评”、“检测”、“巩固”等。

★七步法生态课堂模式

一、导学(3分钟)——课堂的起点

在每一节新授课之始,都要配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课堂导学提纲。课堂导学提纲是教师在课前进行编制的,方便学生在课堂进行自主学习的纲要式路线图。

课堂导学提纲的内容包括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流程、合作学习设计和展示设计六个部分。

二、自学(10分钟)——研读深思,自主学习   

七步法课堂模式中的“自学”是所用时间最多的环节,是整个教学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自学”环节中教师的巡视必须带有目的性,这样在“自学”结束时才能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要做好这一环节,教师必须花足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将教材有机结合,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引领学生快乐学习。这一策略不但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性信息,也因为它具有明确的指令信息和详细的指导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由于它占一节课近乎三分之一的时间,所以学生拿到老师精心设计的提纲后,会迅速地积极参与,充分地自主深思起来。学生渐渐地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其实,这个环节像洋思模式中的“先学”,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看书,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掌握了。而且,通过自学这个环节,学生基本上可以学会50%以上的知识。

三、“交流”(5分钟)——小组讨论,合作互学

七步法课堂模式中的“交流”环节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也是最为活跃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小组讨论、互帮互学,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焦点问题。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学会不如会学,学会会学才能事半功倍。

七步法课堂模式不但有精心组织的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作为支撑,而且每位任课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他们在学习小组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既发散了自己的思维,也可以在交流与探究中吸取组员的智慧,完善自己的见识。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带来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就在于:对于学生来讲一合作就兴奋,一兴奋就产生灵感;一讨论就碰撞,一碰撞就产生火花,一产生火花就会出现创造性思维;相互交流,不仅帮助理解,也能加深印象,甚至终生难忘。所以,学生讨论产生的效果和教师讲解带来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四、展示(7分钟)——激情踊跃,展示所学

要实现课堂高效,就必须倡导学生勇于为自己争取展示的机会。

展示,不仅是为了显现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使学生在表现中找到自信、得到快乐,而且是使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直接锻炼学生的理解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展示的内容和形式不论进行多大程度的精心预设,都不过分。

操作展示的这一步时,要把预设和课堂的学情相结合。教师通过课堂巡视、观察、倾听,对在“自学”和“交流”两个环节中,学生心存疑惑的问题、议而未决的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总体把握,和预设的展示的操作进行比照,临时对展示的内容和形式作以微调。教师在“展示”环节中要学会倾听,学会激励:声音洪亮地、不遗余力地表扬;回答不对的,鼓励他认真倾听其它同学的回答;紧张的,说:“如果你不那么紧张,你一定会回答的更好,下次再试试看”等等。

五、点评(5分钟)——点评导学(精讲)

 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点评是展示后的一个教学环节,到了这个环节教师才可以走到前台进行点评,也是整堂课的一个画龙点睛之笔。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任务是,先从自学、合作、交流等方面,对小组给以评价激励,接着点评精讲学生在展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学生通过探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顺势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讲线索、讲框架。

自学、交流、展示、点评四环节是递进的关系,是一个逐步走向高潮的过程。点评是精讲;是拓展;是点睛;是结论。学生会感到又一个知识的高峰,又享受一次获取知识的快乐。

点评是最需要老师功底的,也是对老师素养、学识、经验的综合测评。老师这时充当的是一个高明的评论家的角色,只要说出的话,必须点到问题的实质上去,让学生学会看问题就得一针见血,透析实质,最忌讳说“好,不错,行,有道理”等等这样的话,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老师的点评就是一根指挥棒,一种不容置疑的导向,所以你的评点一定做到有理有据、力求准确、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六、检测(3分钟)——检测反馈,内化所学

检测的环节,是要检验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目标落实得如何。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当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我评价。也可以由教师对学生当堂所学效果进行检查验收。检测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七、巩固(12分钟)(学生作业课堂独立完成,教师及时反馈,也是实现了“零”作业)——巩固迁移、学以致用

七环节课堂模式设置巩固环节,目的是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没有一定量的练习,难以提高成绩,学生懒于动手练习,是无论如何也提高不了学业成绩的,任何一种高效课堂教学的所谓高效,都是需要强化练习来保证的。

由于,课时几乎都“分掉”了,制度设计上符合“零”作业的学校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精准的设计作业的能力和水平,设计作业要精准(还有考虑吃不饱和吃不了问题),举一反三。实现这一基本的要求,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讲,都必须做一件事,了解学生学情(学情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知识点的引入和掌握预知;二是即将学习知识点的情景。)

解决这些基本问题,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因此,为什么说教师是良心活,为什么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备课时间的。

自习课,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巩固知识、任课教师精准辅导时间,不得整班上课。




附:关于小组划分的思考

1.本质论。小组学习不等于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属于课堂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则属于学习方式之一。有小组形式但无真正合作也不属于合作学习,反之虽无小组之形,但达到合作之实的也是合作学习,因此不能把是否分组作为判断合作学习是否真实发生的依据和标志。

2.前提论。合作学习发生是有前提条件的:一是有合作的真正需求。二是相互合作的资本,三是多种合作的平台,四是有分工、目标的合作组织。

3.关系论。合作学习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合作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关系,合作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自学与合学的关系。

4.策略论。合作学习有两人互助、4-6人组协同、走组合作、整班合作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多种策略。

5.模式论。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多元的。有分层——合作学习模式;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建构——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可分为互助性合作和协同性合作:合作学习又可分为帮助一一接受型、协同一一接受型、帮助一一发现型、协同一一发现型学习策略。

6.目的论。针对课标中对知识点“识记、了解、理解、应用、灵活运用、创新”等不同要求,对“封闭性问题、半封闲性问题、开放型问题”等问题类型不同,对“事实、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知识类型不同,因而合作有省时、互助、分享、发现不同、探究多种可能等不同合作意图、目标。

7.阶段论。合作学习有见习、成熟阶段之分,阶段不同,实施合作策略、关注点亦不同。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合作目的等要纠偏、深化、迭代、重构。

8.学段论:小学、初高中对合作学习态度、规则、方法、行为、习惯、目的等要求应有所不同。

9.风险论。任何学习方式都有利有弊,合作学习也不例外,为此在当今合作学习己演变成一种时尚,“合作痛”己显现的大背景下,提出合作学习的风险与防控这个命题有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