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溶洞和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行程方案
汤山溶洞和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
教师准备:本次社会实践教师为陈苗苗、李妍姝。陈苗苗负责课程方案制定和实践成果反馈,以及活动之后费用的申请和报销,并与李妍姝老师负责当天的带队和实践成果反馈。
一、课程主题:观察地质地貌、寻觅先人踪迹
二、汤山溶洞、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简介:
1、汤山溶洞:汤山的巨大溶洞群,洞内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同时出土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经科学鉴定大约是出生于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区人类史也因此向前推进了20多万年,同时也证实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将带您追溯六亿年来生命在南京地区的演进,还原人类先祖在南京的生存环境,揭示这篇神奇的土地如何孕育并一直延续着人类的基因和文明。遗址公园以地质研究、科普教育和文化旅游为主要功能定位,由南京直立人化石考古遗址(古猿人洞)、文化旅游综合体(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以及时光隧道三部分组成。 首期遗址博物馆以“汤山地质”为基础,“生命进化”为线索,以中更新世的南京直立人为核心,演绎了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和人类进化史。
三、课程目的:
本学期初一初二的课程涉及生物进化、人类起源以及喀斯特地貌相关内容,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本中的知识,在体验中学习,更好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开拓思维。
三、参与人员:
1.带队老师:陈苗苗、李妍姝
2.学生:初一、初二全体学生
四、课程时间:2018年4月22日上午9∶00—11∶00
五、课程地点:汤山溶洞和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
六、课程要求:
1、必须统一着装,带好校旗。活动期间,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允许脱离集
体擅自行动。
2、为保证早上出发前的安全与纪律,带队老师做好出发前的安全教育工作,组织每班两路纵队,班内分好活动小组,选出组长。各班离校活动前清点人数。活动结束时,带队老师清点人数后统一安排上车。确保学生及时、安全返校。
3、以班级和小组为单位活动,不独自行动,不玩危险游戏,一切活动均听带队老师的指挥。
4、活动时间可能较长,请带好适量的饮用水和食物。
5、活动期间要爱花草树木,严禁破坏公共财物。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每人自带一个塑料袋,以便装垃圾。
6、建议同学穿运动鞋,服装校服。
七、安全保障措施:
1、在活动前一天前课时间组织一次安全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和学生时刻将安全装在心中。当天,上车后进一步加强关于安全知识教育及再次强调活动注意事项。
2、做到人员保证,带队教师负责组织参与学生的一切活动。同时要强调行动纪律,要求学生服从大局,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3、要注意饮食安全,不要让学生喝生水和食用不卫生的食品等。
4、防止学生走失,不准学生擅自离开群体活动,若有个别离开,预先告知带队老师,有必要的要请示负责人。
5、带队老师要带好外伤备用药箱,各班准备创可贴。
八、课程流程路线:
准备时间:为活动前一天晚上前
早饭、早读课正常。
7:30-8:30寝室卫生标兵大赛。
7:30-8:15由各寝室长组织各自寝室打扫内务8:15寝室成员寝室内集合(各班社会实践带队教师全程监督各自班级学生)。
8:15-8:30由学生会生活部各班卫生委员及生活老师负责检查、记录评比。
8:30寝室门前集合上车出发----车上活动
1、 预计9:00到达汤山溶洞。
a) 老师强调纪律和要求,集体参观
b) 9:00—10:00参观汤山溶洞,10:00—11:00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
c) 中途可稍作休息、补充体力。
d) 11:00集中坐车返回
e) 学生在校吃午饭,之后正常午休。
f) 下午初一、初二学生由带队老师组织在班活动,交流并写出实践体会。
九、课程评价:
1、根据学生写的实践感想进行点评、发放相应奖品。
课程方案表格(教师课程内容)
课程题目 |
观察、体验 |
|
课程目的 |
本学期初一初二的课程涉及生物进化、人类起源以及喀斯特地貌相关内容,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本中的知识,在体验中学习,更好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开拓思维。 |
|
课程形式 |
社会实践与活动感悟 |
|
课程准备 |
|
|
课程具体方案 |
备注 |
|
实践准备工作
1.教师工作安排,并撰写实践活动方案; 2.学生兴趣调动,并提出纪律和学习要求; 3.相关人员后勤准备工作的接洽和落实。
实践实施工作
带队老师负责学生学习和引导和安全工作,确保实践顺利进行。
实践反馈工作
学生在实践观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自己的感想体会,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集体交流活动感受,要求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发言,同时结合发言及活动表现情况发放奖品。
|
|
|